據臺灣《聯(lián)合晚報》報道,臺灣海軍將在明年起以兩年時間,編列4.5億元(新臺幣,下同),由臺船與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yè)研發(fā)中心,重建臺灣茄比級海豹艦后段壓力殼,取代已嚴重變型失圓的舊殼。但對只建造一段新壓力殼,再由臺灣自行焊接上已70年的舊壓力殼,外界質疑這是“不銹鋼刀接古鐵劍”,可能有安全疑慮。
海豹艦后側壓力殼重建任務,被視為臺船等單位,是否有能力從事潛艦制造任務的資格考。臺灣海軍希望為海豹艦重建尾段壓力殼外,也同時更換部分老舊管線,但是相關細節(jié)仍待與維修單位共同商議,目前雙方有共識者,就是重建后段壓力殼,目前預算也只能支應重建其中一段。
臺船干塢與設備無法支應潛艦大修任務,加上是首度執(zhí)行潛艦艦體重建、焊接,海豹艦壓力殼重建工程,明年在臺灣海軍保修指揮部的干塢執(zhí)行,海軍還能回收部分干塢租用費。
海軍潛艦軍官出身的備役上校王志鵬說,海豹艦壓力艙失圓的問題,不只存在艦尾,前段與中段壓力殼,一樣失圓。建造單一新船殼接上已有金屬疲勞的70年舊船殼,安全上有疑慮,若要更換壓力殼,理應全部更新,但預算不允許。主導這項大修預算通過的國民黨“立委”林郁方,也支持在預算許可下,重新建造全船壓力殼。
林郁方認為,美國要提供柴電潛艦給臺灣有阻力,美軍不希望在重啟柴電潛艦生產線,美國內部有強大勢力,反對美國為臺灣重開柴電潛艦的生產線。美國代臺灣采購取得新舊柴電潛艦的載臺,受制國際壓力,沒有空間,所以潛艦臺灣制造是目前必經途徑。
林郁方說,未來由臺灣自行建造潛艦載臺,再由美方出售關鍵科技裝備給臺方,是潛艦臺灣制造的公式,現在也有例子正在進行,如美國正為臺灣改裝海龍、海虎潛艦,裝設潛射魚叉攻艦導彈,過程間須改裝戰(zhàn)系、射控系統(tǒng),這些都要更動艦體結構,也能讓臺方從做中學。
名詞解釋
壓力殼
軍用潛艦載臺結構分為兩種,單殼與雙殼。前者以單一殼體承受艇外壓力,維持體內氣壓,后者構造是外側是維持艇型的外殼體,里面才是承受水壓力的壓力殼。
臺灣海軍的海豹潛艦,就是屬于雙殼體的船。
何謂失圓? 壓力殼失圓
壓力殼為潛艦最重要的抗壓結構,設計成圓筒殼狀,以承受水下壓力、爆震或撞擊的負荷;但潛艦因為長年使用,出現金屬疲勞,逐漸失去當年出廠時的圓度,壓力殼就會隨之漸漸失去水下耐壓的強度,容易出現裂縫,肇生危險。
事件記錄:壓力殼裂縫
茄比級海豹潛艦后段壓力殼數年前曾發(fā)生進水,臺灣海軍解釋是“后平衡水柜內的‘后翼傳動桿軸套’有裂縫,滲水至后平衡水柜”,但實則就是后段壓力殼失圓狀況嚴重,產生裂縫。
臺方曾向美軍反應,但臺美都束手無策,因為“從來沒有柴電潛艦可以使用這么久”。
[ 責任編輯:朱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