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臺北市建國南北路花卉市場,記者穿行在噪雜的人群中,汗流浹背。忽然,訟詩聲朗朗傳來,扯住了腳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循聲追去:一張方桌,二把茶壺,三四只陶盆,五六株青枝。七八個人團團坐,個個神閑氣定,聚精會神?催@陣勢,不敢造次,忙斂了心情,靜心來聽。原來,這里正在進行一場"盆栽課"。
講課的男子約摸四五十歲,高高大大,正在講解剛才的那首《鹿柴》,這首詩正是今天所做盆栽的意境。有主婦模樣的不解其意,問:"空山不見人,人語何處來?"講課者于是深入詮釋:"'聽無聲之聲,觀無相之相',此乃盆栽的意境,也是人生的境界。"
記者莞然:哪有越解釋越深奧的道理,繼而慨嘆:這哪里是盆栽課,分明是一堂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課。
課間休息,上前探問,得知,授課者林蕓萍先生就是面前這個花檔的老板。林先生的主業(yè)是銀行職員,因為愛好盆栽,周末租一個攤位,邊做生意邊授課,至今,從這張方桌上"畢業(yè)"的學員已300有余了,男女老少,什么職業(yè)的都有。更讓人敬佩的是,這盆栽課還是免費的
問:"何以為報?"答曰:"快樂。當然,我也不會虧本,學生們上課的材料從我這里買,除此之外,所有的快樂都是賺的。"
林先生說:"假期常去國外參加盆栽藝術的交流。許多國家都做盆栽,中國是盆栽的鼻祖,可很多人不知道,以為是日本。我很生氣,我要把中國最好的東西教給大家,讓人們了解中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盆栽藝術的精髓,沒有這個精髓,盆栽就沒有靈魂。比如天地合一的理念、謙遜有禮的美德……這個外國人聽不懂。有人問為什么松在上、柏在下?因為松是皇家用的,柏是大臣用的,這就是傳統(tǒng)。"
"還比如,這根枯枝,它叫'神枝'。中國傳統(tǒng)里,人死了要上天堂成神,盆栽也是有生命的,樹枝枯了,也要成神。日本人把枯枝叫'印',我的學生中有人聽過日本人的課,我對他們說,你們一定要改過來,否則不許上我的課。"
"盆栽是中國的,字可以改,音不會變,傳到哪里都是'BONSAI'"。
聽說記者從大陸來,林先生請求代為轉達兩個心愿:第一,盡快"三通",取消臺灣公務員不能去大陸的規(guī)定,那樣他就可以去蘇州親眼看一看中國最好的盆栽藝術,而不是只在VCD上過癮了。第二,大陸出版社最好把把簡體字改成繁體字,這樣他就不用對著那些書干著急了。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