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很多學生和市民看到本報的報道后,來傳媒大學西門附近找王振榮老人買鞋墊。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賣鞋墊的百歲老人”追蹤
昨日,傳媒大學西門,百歲老人王振榮的攤位前,買鞋墊的人絡繹不絕,3小時賣了近300雙。老人第一次因為賣斷貨,提前一個半小時收攤回家。
王振榮老人1910年出生,住在傳媒大學附近,老伴已去世。他從2007年開始,白天在家做鞋墊,晚上則到傳媒大學西門附近擺攤賣,直到晚上9點半以后才回家。
“多買點,讓老人早點回家”
昨日下午5時許,王振榮老人推著小車,準時出現(xiàn)在傳媒大學西門附近的街邊。此時,等候買鞋墊的人已經(jīng)圍了七八個,都是傳媒大學的學生!按鬆,我要5雙37碼的!薄拔乙3雙43碼的。”
老人仔細地對著碼數(shù),“拿錯了人家回來換麻煩!崩先苏f。
學生們表示,原來就知道有個老人在這擺攤,不過看了報道才知道他已經(jīng)102歲了。“以后會經(jīng)常來買,多買點,讓老人早點回家!睂W生陳某說。
一位從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來的女生一次買了30雙鞋墊,“我不知道說什么,就想盡點微薄之力。”
而更多的學生則是買一兩雙鞋墊,放下10塊錢就離開。
“這樣不好,我想找錢給他們,但是我手腳慢!睂@些學生,老人不停地說著謝謝。
學生為老人送來熱飯熱菜
下午6點多,老人從包里拿出饅頭和一袋餅,趁著賣東西的間隙吃了起來。不過一有人來,老人便趕緊放下餅,大家勸他吃完再忙,老人不愿意。直到昨晚收攤時,老人一個餅還沒有吃完。
6點半左右,傳媒大學一女研究生給老人送來一份熱飯菜!按鬆斂偝詻龅牟缓。”女生說完,便迅速離開了。
“他們都對我太好了。”老人說這話時,有些哽咽。
天色越來越暗,過往的學生也越來越多,老人的攤前總是圍滿人,基本都是三雙五雙的買。7點半,許多鞋墊已經(jīng)斷貨。
在東直門上班的高先生手里拿著紙條,買了十雙鞋墊,“看了報道覺得難以置信,我這紙條就是登記同事們要的碼數(shù),不過很多都沒貨了!备呦壬f,他明天還會再去買。
大約8點鐘,老人收好攤準備回家。記者粗略計算,3個小時的時間,老人大概賣出300雙鞋墊。
“從來沒有像今天賣得這么好!崩先苏f,從2007年開始擺攤到現(xiàn)在,這是他第一次因為斷貨提前收攤。
對話
“我能養(yǎng)活自己,挺好”
新京報:您都這么大歲數(shù)了,為什么還出來擺攤?
王振榮:說來話長,我有三個子女,但是要么下崗,要么無事可做。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我身體很好,我愿意自食其力,也可以給他們減輕負擔。
新京報:您不累嗎?
王振榮:你們工作不累嗎?我已經(jīng)習慣了,除了耳朵不太好,我其他一切都很正常。
新京報:子女有沒有反對?
王振榮:有,那都是過年過節(jié)說的話,讓我不要再出去干活了,但是過后就沒聲音了。我能養(yǎng)活自己,挺好。
新京報:我看一有客人,您就起身,其實您坐著,大家自己也會找碼數(shù)。
王振榮:那不行,不能這樣做生意。
新京報:您身體這么好,有什么秘訣嗎?
王振榮:不抽煙,平時不喝酒,就過年過節(jié)稍微喝點。然后多動,不是有句話叫: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嗎。就是這個道理。還有少吃多餐,不能吃得太飽太好。
。ù藭r,老人推著車,開始往家走,其間,他不停地回頭看。)
新京報:您在找什么?
王振榮:沒找什么,這叫千金難買回頭看。我覺得現(xiàn)在這樣挺不錯的。我都這么大歲數(shù)了,多活一天就是多賺一天。(記者林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