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雙方交換禮物。
大陸居民在海峽兩岸農展會上挑選臺灣水果。
大陸捐贈臺灣的活動板房正在搭建中。
生活在臺北動物園的團團圓圓。
大陸游客與臺東阿美同胞共舞。(圖片來源:人民圖片)
翻閱2009,讓我們從“一封正在走紅的家書”說起。
“一位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這是《我們臺灣這些年》一書的自我定位。這本以編年形式寫就的“家書”,以草根的視角、細碎的敘說串起30年來作者個人和臺灣的成長歷程,讓無數大陸讀者感慨“臺灣原來是這樣”,感嘆“共同記憶那么多”!耙环饧視币l(fā)的兩岸民眾自發(fā)的心靈互動,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融化著誤解的堅冰。
翻閱2009,兩岸交流好戲連臺、“動作”頻頻,怎一個“動”字了得!從年初到歲末,既有《我們臺灣這些年》這樣的溫情小品,也有載入史冊的鴻篇巨制。胡錦濤、連戰(zhàn)在APEC再度握手,呼吁雙方“為今后共同破解政治難題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兩岸兩會領導人一年之內二度碰頭,MOU簽了、銀聯卡登“臺”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岸農漁水利論壇、海峽論壇、兩岸一甲子研討會輪番登場,交流的平臺多了;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重量級采購團和各省市經貿文化交流團火了;兩岸文教交流日益密切,兩岸故宮聚了;“三通”基本實現,兩岸“一日生活圈”熱了;“莫拉克”臺風重創(chuàng)臺灣,大陸各界積極捐款捐物,手足之情更濃了;臺灣調整陸資赴臺投資限制,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協(xié)議(ECFA)”快了。
翻閱2009,不利于兩岸關系發(fā)展的“噪音”分貝雖減,陰魂不散。民進黨“逢中必反”,仍然是反對和阻撓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最大變數。民進黨員登陸交流,被祭以黨紀處理;邀請達賴入島、播放熱比婭紀錄片,“三獨合流”,意在破壞兩岸政治互信;上演“立法院”鬧劇,阻撓臺當局開放陸生赴臺、承認大陸學歷;攸關臺灣民眾福祉的ECFA議題屢遭杯葛,民進黨人士稱臺灣以加速度向大陸靠攏,步伐太快太大不可接受。
兩岸交流合作的步伐真的太快太大了嗎?回望來時路,且行且停、幾多波折,往返折沖、舉步維艱。100多年的分離、50多年的隔絕,澆筑起的敵意和誤解,經多年努力方融去冰山一角;三通不通,導致兩岸鴻雁輾轉、民眾舟車勞頓、業(yè)者錯失良機,虛耗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需多少年急起直追方能彌補萬一。近年來兩岸關系春暖花開、撥云見日,但由于臺灣某些政治勢力別有用心的阻撓,島內部分民眾多年形成的疑慮尚存,兩岸交流合作任重道遠。鑒之以往,時不我待。在兩岸面臨重要歷史機遇之時,某些人重彈“戒急用忍”的老調,置歷史的教訓于何地?置民意的走向于何地?置民眾的福祉于何地?
展望2010,前路或許難免曲折,無礙風光無限。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交流合作、共創(chuàng)雙贏的大勢已不可逆轉。秉持先易后難、先經后政的原則,兩岸協(xié)商穩(wěn)步向前推進,未來一個時期內將不可避免地觸碰某些敏感問題,進入協(xié)商的“深水區(qū)”。我們期許兩岸良性互動多一些,善意互信多一些,合作互惠多一些,以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求同存異,面向未來,跨越心靈和實體的海峽,共同抒寫屬于兩岸中國人的“一封家書”。(王堯)
翻閱2009(年終盤點)
兩岸人民享福祉
兩會談了
2009年,海協(xié)會與;鶗T果累累。
4月、12月,兩會兩次啟動會談。會面地點,從北京移師南京,從臺北轉往臺中;會談內容逐步深入,從通航、通郵,向更便利通商邁進——兩岸金融合作、共同打擊犯罪,以及最近達成的漁業(yè)勞務合作等。
兩會每商談一次,兩岸就向前邁進一步。2009年,兩岸空運開辟了南、北兩條新航路;大陸航空公司成為第一批入臺陸企——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等分別成立臺灣分公司。
兩會達成的每一項協(xié)議,都令兩岸交流交往更順暢。2009年4月,兩會簽署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xié)議。11月,臺灣大陸事務主管部門透露,協(xié)議生效半年時間,兩岸共提4199件請求案件,遣返臺灣重大刑事要犯2人。臺灣海峽再也不是藏匿罪惡的天然屏障。
兩會商談為兩岸建構起交流交往的制度化框架,兩岸同胞互蒙其利。兩會剛剛簽署的兩岸漁業(yè)勞務合作協(xié)議,讓20多年來或明或暗的兩岸漁業(yè)勞務合作,終于有了制度化平臺。即使漂泊在海外的漁船,發(fā)生勞務糾紛也可循必要渠道得到公正解決,臺灣船東可以解決漁工短缺的燃眉之急,大陸漁工則增加了新的就業(yè)機會。
“會談越來越簡單了。”一位參與兩會商談的人私下描述,因為彼此信任累積、默契增加,更容易達成共識。(孫立極)
金融危機促攜手
采購火了
150億美元!這是臺“外貿協(xié)會”最近剛剛公布的洽邀大陸來臺采購成果。在國際金融危機陰霾開始消散,經濟發(fā)展“大病初愈”的時候,“抱團取暖”為海峽兩岸的經貿合作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兩岸貿易投資促進團”,再到“液晶面板”團、四川團、江蘇團、廣州團及河南團,一團接一團的“不差錢”,為臺灣帶來龐大的商機與經濟利益。而這些“亮麗”的訂單除了飽含大陸的善意,更蘊含了深遠的意義:讓兩岸企業(yè)逐步建立起順暢的渠道和交流平臺。采購只是產業(yè)深化合作的表象,優(yōu)勢互補才是“抱團取暖”的核心。
除了采購團,赴臺旅游團也成為兩岸攜手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明星”。陸客赴臺游帶動了臺灣觀光業(yè),也帶動了飯店業(yè)、服務業(yè)和其他相關產業(yè)。陸客赴臺游給臺灣帶來了直接的經濟利益,也帶來了更為重要的投資信心。不過,最重要的是,陸客赴臺游使得島內的普通民眾,無論是小旅館業(yè)主還是夜市、特產店的老板都可以直接受惠;菁吧沸∶袷菍ε_灣經濟的最大貢獻。
兩岸經濟患難見真情,無論是采購團還是旅游團,都傳達了一份動人的情感,背后都是一幅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熱烈景象。雖然危機終將過去,但回味2009年的攜手歷程,感情豈能不更密切,前景豈能不更光明?(杜榕)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