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譚盾:用二胡與大提琴對話,讓兩岸三地陶土發(fā)聲

2010年03月23日 08:29 來源: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國際知名作曲家、指揮譚盾3月26日將在臺北首演他創(chuàng)造的曲目《垚樂:大地之聲》。演奏中將首次使用以大陸、香港和臺灣三地陶土制成的樂器。圖為3月22日,譚盾在臺北音樂廳舉辦的發(fā)表會上,介紹最新制作的,以大陸、香港和臺灣三地陶土燒制而成的陶質打擊樂器。 中新社發(fā) 耿軍 攝

  經(jīng)常讓世界樂壇驚奇的譚盾來到了臺北,3月26日他將帶給臺灣聽眾以驚奇:用二胡與大提琴對話,讓兩岸三地陶土發(fā)聲。

  臺北的高雅場所張貼出了印有“《臥虎藏龍》是他的女兒,《英雄》是他的兒子”的海報,今年的臺北國際藝術節(jié)以“譚盾之《臥虎藏龍》”做壓軸音樂會。譚盾將指揮演奏3部曲目:網(wǎng)絡交響曲《英雄》、為馬勒150周年誕辰紀念創(chuàng)作的《垚樂:大地之聲》、為他贏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獎的《臥虎藏龍》。
 

  身穿黑色T恤的譚盾如約與記者見面時,帶來一只鋁合金箱,他以托抱嬰兒般的輕柔,抱起一件稱之為“陶號”的紅色陶質樂器,輕輕撫摸著說:“還是熱的,剛出爐,在上海燒制的,要在臺北首次使用!

  談及為何制作這批陶鼓、陶號、垚塤,譚盾說:“四川汶川地震和臺灣風災,引起我對大地的思考。在馬勒的交響樂中,《大地之歌》是我最喜愛的一首曲目。它是馬勒受到中國唐詩,特別是李白的詩歌啟發(fā)靈感而作,在這首曲子里,我聽到了馬勒與李白對酒當歌:感嘆著人的生命與青春、大地的悲愁與春日的醉境,于是我創(chuàng)作了《垚樂:大地之聲》!

  用陶瓷、紙等自然且?guī)в兄袊幕瘍?nèi)涵的器物作為樂器,發(fā)出自然之聲,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譚盾過去10年的追求。為演奏《垚樂:大地之聲》,譚盾委托朋友將取自陜西西安、香港大嶼山和臺灣鶯歌的土運到上海,“西安的土為黑色、大嶼山的土為紅色、鶯歌的土為白色。這種巧合使我想起創(chuàng)作秦始皇時張藝謀講的‘二千年前的老三色就是紅、黑、白。”譚盾說:“我喜歡紅、黑、白3種系列顏色的結合,用它們捏合燒制了陶鼓、陶號、垚塤3種陶質樂器!

  “在漢字里,3個‘土’字疊加在一起為‘垚’,讀yao音。對我而言,這三地的泥土捏合在一起,是大地的土,是心靈的土,用它們燒制出的樂器,是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的結合,所發(fā)出的是故土的聲音、彼岸的聲音、心靈的聲音、大地的聲音。”譚盾說。

  “禪意”,是譚盾談論藝術作品時常用的詞匯。他說:“這次在臺北的演奏,既有禪宗的影響,也有行為藝術的成分在其中。”

  《臥虎藏龍》協(xié)奏曲,是譚盾根據(jù)他的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獎作品《臥虎藏龍》為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改編的音樂會作品。譚盾此次將帶給臺灣樂迷的另一驚喜,是首次采用“雙樂團”的形式,將使用中國民族樂器的國樂團和使用西洋樂器的交響樂團同臺演奏。

  譚盾說:“屆時,將由臺灣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連亦先,與臺灣國樂團二胡首席王明華,以二胡和大提琴訴說影片中楊紫瓊和周潤發(fā)飾演的男女主角難以說出口的情感。用二胡與大提琴對話,蠻有哲學味道。以中西合璧的嘗試,創(chuàng)造中國交響學派。”

  有人評論:“譚盾的音樂充滿戲劇性與儀式性,他雕塑聲音,并把每一種東西轉變?yōu)轲埜慌d味、難以界定卻又非常容易聆賞的體驗”。

  談及此,譚盾對記者說:“在多元的文化風潮下,要敢于擁抱挑戰(zhàn)。新的傳統(tǒng),需要新的思維注入其中。”(耿軍 閆曉虹)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