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末,是發(fā)紅包利市的日子。根據(jù)媒體報道,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12月25日至26日的中國之行中,借機對中國國債表示了購買興趣。日方計劃通過外匯基金特別賬戶購入最多100億美元中國國債。
這個紅包并不算大,但言外之意卻足夠分量,邁出了重要一步。首先,這意味著7國集團成員第一次持有人民幣債券,而且是以人民幣計價,這對人民幣債券資信乃至地位都有巨大意義。其次,從外匯儲備而言,這一投資對于雙方都是雙贏。作為亞洲出口導向型模式的主要代表,中日雙方目前皆依賴出口積累高額外匯儲備。如何使得外匯儲備多元化、保值增值將成為雙方的主要隱憂。
紅包也并非沒有回禮。經(jīng)過福島核事故,日本未來需要更多財政投入,其支出更依賴發(fā)債支撐。當前日本債務已經(jīng)超過GDP規(guī)模200%紅線,未來壓力將會繼續(xù)增大,如能通過購買中國國債吸引中國持有更多日本國債,那么對于未來日本國債多元化以及海外推廣有益無害。
目前中國已持有不少日本國債,特別今年上半年持續(xù)買入日本國債,數(shù)量超過2萬億日元。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因為日本無法購買中國國債,也曾引起日本國內(nèi)某些擔憂之音。如果雙方可以彼此持有對方債券,這對于金融互信以及繁榮彼此本幣而言,可謂更為市場化的解決方案,比起外交手段更有效。
最后,站在宏觀層面觀察,伴隨著中日雙方經(jīng)濟依存度加深,需要在金融市場給予彼此更多信任。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氖苣,中日之間關系無論政治如何變化,經(jīng)濟紐帶始終保持緊密。從貿(mào)易數(shù)額而言,1972年邦交開始時僅僅為11億美元,2010年則超過了3000億美元。
本次野田首相之行,在金融領域的其他合作成果也應引起重視。譬如中日宣布鼓勵人民幣與日元在兩國跨境交易中的使用、同意加快財金合作等等。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日本的第一貿(mào)易伙伴,而日本是中國的第三貿(mào)易伙伴,但其中大部分跨境結(jié)算都以美元展開,既存在匯率風險,又無形中使得日元、人民幣處于邊緣化地位。如果上述舉措成行,短期雖然效應不明顯,但是對于推動雙方本幣市場繁榮尤其是人民幣國際化意義更為深遠,其成果將在中長期顯現(xiàn)。(作者: 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