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乳業(yè)出!皵D奶” 過渡性趨勢未來可能有變

時間:2011-11-11 14:16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經濟之聲報道,伴隨著國內乳品消費的持續(xù)升溫,我國乳品企業(yè)動作頻頻,他們逐步將手伸向海外,通過各種運作,整合奶源。為何眾多企業(yè)要出海擠奶?海外落地加工、海外并購是否已成行業(yè)趨勢?

  三聚氰胺事件爆發(fā)后,很多乳品企業(yè)對國內奶源質量存在擔憂,他們要么走出去尋找奶源,要么扎根國內跑馬圈地,打造高質量、可控奶源。目前國內澳優(yōu)、光明、施恩、雅士利、圣元、娃哈哈等多家乳品企業(yè)都在選用進口的奶源。

  圣元的營養(yǎng)食品有限公司研發(fā)總監(jiān)閆永剛介紹,圣元的奶源是100%進口,盡管100%的海外奶源會增加成本、壓縮利潤空間,但閆永剛認為嬰幼兒奶粉消費群體特殊,為了保證品質以及產品的先進性,海外奶源對公司有益。

  閆永剛:當時圣元做產品的時候,定位為用最好的原料、用最好的設備和最好的質量體系。從這一出發(fā)點出發(fā),原料越穩(wěn)定、品質越高、供貨更有保證,相比國內的散戶喂養(yǎng),國外一些奶源更有集約化的優(yōu)勢。

  娃哈哈不僅將去澳大利亞投建牧場,還在荷蘭找到了合作伙伴,后者為娃哈哈代工生產愛迪生嬰幼兒配方奶粉,然后海運至中國市場直接銷售。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認為這種合作會帶來雙贏。

  宗慶后:他們有優(yōu)質的奶源,沒有市場賣不掉。我們這里有市場,而沒有優(yōu)質奶源。他們是百年老廠,質量很好,給我貼牌加工,我們不需要去投資和管理。他們也很高興,我們也很高興。

  在多家乳品企業(yè)出海“擠奶”的同時,行業(yè)的兩大巨頭伊利和蒙牛則繼續(xù)依賴本土奶源保障原料供應。伊利集團從2007年到2010年期間,投資了60億元用于奶源建設,并打造了“現代化奶站+個體牧場+養(yǎng)殖小區(qū)+牧場園區(qū)”的奶源基地新模式。蒙牛集團預計今年將投入7至9億元,用于大型牧場建設!

  乳品行業(yè)專家王丁棉透露,很多企業(yè)去國外尋找奶源,除了質量方面的考慮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國內奶源有限,競爭激烈。

  王丁棉:我國總體是缺奶的,奶源缺少20%左右。我國是產奶大國,但不是產奶強國。雖然我們總量位列全球第三,但平均下來,還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去年,光明集團“聯姻”了一家新西蘭的奶粉生產加工企業(yè),落地加工或是并購海外乳企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趨勢。不過閆永剛認為,這只是階段性的過渡,未來出海的公司最終還是會回歸國內。

  閆永剛:商家這樣更多的是考慮時間、效率以及性價比,這是個過渡性階段。我想隨著中國奶源的迅速發(fā)展,政府也很重視,遲早中國奶源還會發(fā)展起來,公司們還會掉頭回來選擇國內奶源。(記者 張奧)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