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圖書漂流還須適應國情(辣評)

2016年12月15日 15:29:4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最近,英國明星艾瑪·沃特森在倫敦地鐵故意丟書并號召乘客帶回家閱讀,引發(fā)轟動效應,“地鐵丟書大作戰(zhàn)”因此成為中外網絡上的熱門話題。在這個手機閱讀、淺閱讀大行其道的時代,由明星參與閱讀推廣,提升大眾的閱讀意識,是多方共贏的大好事。

  但同樣的活動在中國卻顯得有些水土不服。丟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地鐵上的書不少留在了座位上而無人撿取;還有的書干脆進了保潔阿姨的垃圾袋。而更令人遺憾的是,有網友認為這是一場商業(yè)機構策劃的營銷秀。本是公益性的閱讀推廣活動被視為帶有商業(yè)目的的做秀,這就不得不讓人發(fā)出哀嘆:“為什么好好的東西到了國內就變味”。

  地鐵丟書大作戰(zhàn)在國內效果不佳,是預料之中的事。且不說北上廣的地鐵高峰期擠得像沙丁魚罐頭,根本不具備讀書的條件,就看看中國人對手機閱讀的熱情與執(zhí)著,就不難想見,低頭族們怎么可能放下手機而拿起書本呢?據統(tǒng)計,2015年,我國成年人人均每天手機閱讀時長為62.21分鐘。與之相比,成年人人均每天讀書時間為19.69分鐘。因此,地鐵丟書大作戰(zhàn)要想在國內取得成功,首先要想辦法讓人們放下手機,而不是單純模仿國外的成功經驗。

  如果人們認識到,與用什么方式閱讀相比,讀什么可能更重要,事情就會變得簡單一些。手機閱讀之所以被稱為“碎片化閱讀”“淺閱讀”不僅僅因為它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更是指閱讀的內容太零碎而不具備系統(tǒng)性。對中國讀者而言,所謂的手機閱讀很大程度上就是瀏覽微信、微博,從一個主題跳到另一個主題,從一個鏈接跳往另一個鏈接,都發(fā)生在電光火石之間,眼睛瀏覽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大腦跟進的速度,以至于當他們看完以后,你若問他們都看了些什么,常常有人回答不上來。這正是碎片化閱讀的最大弊端——破壞了至關重要的專注力。

  從這個角度講,通過地鐵丟書大作戰(zhàn)喚起全社會對傳統(tǒng)閱讀方式的重視,回歸紙質圖書的閱讀,是大有裨益的。唯一需要認真考慮的是,如何適應中國的特殊國情,使圖書漂流真正深入人心,讓書在讀者手中和心中真正流動起來。因此,我覺得與其在人潮如涌的地鐵車廂里隨機丟書,不如在地鐵站里設置圖書漂流箱,讓人與書的美麗邂逅變得輕松。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15日 17 版)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