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當局在審查“前瞻計劃”預算時,一名在大陸讀書的韓姓臺籍學生混進會議室,朝主席臺扔擲水球,此事被“綠委”拉高為安全議題。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fā)表社論指出,“綠委”看待此事的標準卻迥異于以往,甚至前后矛盾,尤其是上綱到臺灣安全高度,更凸顯綠營一貫“逢中必反”,以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態(tài)。倘若綠營面對大陸的這種心態(tài)持續(xù)擴大,已經(jīng)降到冰點的兩岸關系難以出現(xiàn)轉圜。
社論摘編如下:
臺灣“立法院”臨時會日前審查“前瞻計劃”預算時,在某媒體實習的一名在大陸讀書的韓姓臺籍學生混進會議室,并隨在場抗爭“立委”朝主席臺扔擲水球,此風波被綠營“立委”拉高為安全議題。韓姓學生的行為確屬不當,但“綠委”看待此事的標準卻迥異于以往,甚至前后矛盾,尤其是上綱到臺灣安全高度,更凸顯綠營一貫“逢中必反”,以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態(tài)。
此丟水球風波可從幾個層面看待。韓姓學生在沒有向臺灣“立法院”提出采訪申請、沒有配戴臺灣“立法院”采訪證件的情況下,尾隨“立委”助理進入臺灣“立法院”會議室,此一行為已屬不當,也凸顯臺灣“立法院”管制人員進出的漏洞。其次,無論是媒體記者或實習生,扮演的角色應是觀察者而非參與者,此韓姓學生竟加入“立委”抗議行列,此行為亦屬不當。
然而,臺灣“立法院”欲將韓姓學生移送“法辦”卻也令人不解。臺灣“立法院”指出,該生丟水球“恐造成委員及議事人員受傷”,但事實上現(xiàn)場并未有人因此受傷,既然如此,則所謂“違法”又從何而來?若臺灣“立法院”認為韓姓學生“恐造成委員及議事人員受傷”,則顯示臺灣“立法院”認為被水球砸中恐“使人受重傷”,此想法也忒小題大做了。
更令人質疑的是,“太陽花學運”時臺灣“立法院”被學生攻占,甚至長期盤據(jù)議場,導致議事停擺。該案經(jīng)臺北地方法院判決入侵臺灣“立法院”的二十二人無罪之后,雖見臺北地檢署提出上訴,卻迄今未見臺灣“立法院”表態(tài)。相較于占據(jù)臺灣“立法院”,韓姓學生之作為根本是微不足道,臺灣“立法院”又何至于厚此薄彼?
況且,“太陽花學運”攻占臺灣“立法院”系以“公民不服從”為名,亦因“公民不服從”而獲無罪!扒罢邦A算”至少舉債四千多億新臺幣,對臺灣財政影響至巨,甚且引來“債留子孫”之疑慮,難道身為年輕世代的韓姓學生就不能“公民不服從”?若以“公民不服從”為名而行激烈陳抗,的確恐將造成政治及社會之紛擾;然而,又是誰先打開此“方便之門”?
更受人非議的是,“綠委”將之拉高至臺灣安全層次。由于此“做派”讓人不知所以,只能度之以兩種心態(tài)。心態(tài)之一為,這些“綠委”將“逢中必反”的心態(tài)發(fā)揮到極致,以至到大陸念書者,例如韓姓學生,即為“賣臺”、“叛臺”之虞犯。
心態(tài)之二為,在這些“綠委”眼中,與大陸牽扯上關系者,只要是綠營自己人,就是為臺灣打拼、為臺灣爭取尊嚴,就是“愛臺灣”;反之,不是綠營自己人,就應口誅筆伐,甚至繩之以“法”。以此延伸,馬英九依據(jù)“憲法”架構所稱的“九二共識”為“賣臺”,蔡英文同樣依據(jù)“憲法”架構處理兩岸關系卻為“愛臺灣”。
丟水球風波被無端放大到臺灣安全議題,完全凸顯綠營對大陸的仇視、敵視心態(tài)。倘若綠營面對大陸的這種心態(tài)持續(xù)擴大,已經(jīng)降到冰點的兩岸關系難以出現(xiàn)轉圜。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