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青年電影人集體發(fā)力

時間:2012-06-01 13:14   來源:北京日報

  4月底至5月份,五位中國青年導演在好萊塢大片的猛烈攻勢下集體發(fā)力,推出一批新片,堪稱近來國產(chǎn)電影界最大的現(xiàn)象級事件。根據(jù)影片的訴求來劃分,《黃金大劫案》、《匹夫》和《飛越老人院》可算商業(yè)類型片,《殺生》和《我11》則是文藝片。前有《泰坦尼克號》、《超級戰(zhàn)艦》兩艘大船橫沖直撞,后有《復仇者聯(lián)盟》橫掃全國,國產(chǎn)電影的市場空間并不大。但拋開票房成績這層功利的評判標準,這幾部主題風格各異的新片仍然令人振奮,它們集中體現(xiàn)了當今國產(chǎn)電影創(chuàng)作的進步和局限,值得探討,更值得銘記。

  在彰顯個性與迎合市場之間

  寧浩的《黃金大劫案》誕生自“不見天日”的《無人區(qū)》之后。有了上次的慘痛教訓,《黃金》在價值觀傳遞上的謹慎和保守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二流子歷經(jīng)變故,最后成長為“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地下黨。寧浩放棄了最擅長的多線索敘事,開始嘗試單線敘事,便馬上露了怯。諸多邏輯硬傷一目了然,人物刻畫也比較平板,好在幸虧寧浩一貫的幽默和機智還在,各種抖機靈的段子仍然讓觀眾從頭到尾保持住了興奮,煽情的段落也基本達到效果。寧浩仍然稱得上是內(nèi)地青年導演中對商業(yè)片敘事規(guī)律掌握得最嫻熟的。很多影評人對《黃金大劫案》表示失望,一方面是對他期待太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本片失去了寧浩原有的叛逆精神。對于一位傾慕蓋·里奇和昆汀·塔倫蒂諾這種另類壞小子的導演來說,迎合主流價值觀顯然有點力不從心。寧浩說本片講述了犧牲帶來的成長,其實戲中的小東北也恰如寧浩本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面犧牲一面成長。只是小東北的轉(zhuǎn)型,大家看了開頭就猜中結尾,而寧浩將會轉(zhuǎn)向何方及如何轉(zhuǎn)型,又有誰能猜到?

  《匹夫》是一部優(yōu)缺點都很明顯的影片。富有雕塑感的美術設計和極佳的攝影效果是影片最出色之處。編劇上,同樣是群戲,本片的人物塑造水平整體超過了《黃金大劫案》,陳郎中、黑狗等幾個配角都很出彩;缺點則是敘事松散,剪輯混亂,雖然好幾個段落都處理得漂亮,卻是有佳句無佳篇。楊樹鵬是一位很有想法的新銳導演,猶記得2007年在華語影像論壇上對其處女作《烽火》留下的深刻印象。他喜歡講曖昧不清的人性,無論是《烽火》里那個自私冷漠的女主角,還是《我的唐朝兄弟》里那對互相扶持而又彼此傷害的兄弟,以及《匹夫》中黃曉明扮演的亦正亦邪的黑幫老大!昂诎撞环置鳌笔菞顦澌i電影的迷人之處,拓展了人性的闡釋空間,但這顯然對普通觀眾的觀影習慣是個挑戰(zhàn);于是《匹夫》減弱了黑幫老大身上復雜的性格,而用黃曉明將這個角色偶像化,再配上搶銀行、換人質(zhì)、逛妓院、打日本鬼子等熱血加荒誕的情節(jié),將生猛的風格一扎到底,努力向市場靠攏。與寧浩殊途同歸,楊樹鵬仍然需要摸索一條在彰顯個性與迎合市場之間獲得平衡的道路。

  用夢想觀照現(xiàn)實

  《飛越老人院》的題材,很容易讓人與《桃姐》相比,它們的共同之處都是直面現(xiàn)代社會老齡化的現(xiàn)實,但《桃姐》采取了生活流的方式,緊貼現(xiàn)實的地面,近似歐洲電影;而《飛越老人院》卻是不折不扣的情節(jié)劇、公路片,最后還要飛起來,是一出浪漫喜劇,格調(diào)近似于韓國溫情電影。用《桃姐》之現(xiàn)實來對比《飛越》之想象,實則無可比較。張楊一向只拍現(xiàn)實題材,關注人倫情感。本片請來了一群老藝術家、資深影視工作者,也有相當程度的懷舊和致敬意味,他們的表演也是本片最大的看點。本片的人文情懷和《桃姐》一樣令人欽佩,不跟風,接地氣。但是,它大的問題在于抒情太過火,成了煽情,且主要通過對話而非戲劇沖突來展現(xiàn),這讓影片訴求顯得太過直白。尤其是老葛與孫子在野外的夜里那段冗長而說教的對白,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現(xiàn)場的人造燈光反射到老葛的眼鏡上,刻意得令人不適。但總體而言,本片仍屬于內(nèi)地不多見的治愈系電影,用夢想觀照現(xiàn)實,值得嘉許。

  對形而上問題的思考

  如果綜合創(chuàng)作的難度、深度和完成度,《殺生》應該是這幾部片子里得分最高的,同時也是最晦澀的。無論是劇本的精巧程度、場面調(diào)度和鏡頭的獨特設計,都凸顯出管虎的藝術追求。《殺生》有著歐洲古典主義的美學氣質(zhì),是一個荒誕的黑色寓言。故事融入了命運、復仇、善惡轉(zhuǎn)換這些宏大的命題,風格深沉穩(wěn)重,帶有很強的宗教感(尤其是吼喪的情節(jié))。由于脫離了現(xiàn)今大眾的日常經(jīng)驗,又大量運用了倒敘和插敘,增加了理解的難度,《殺生》必然被視為陽春白雪的藝術片。好處在于,缺陷也成了風格,糾結的敘事和晃動的攝影造成了神秘的氛圍,看不懂的人都不敢亂批評。管虎從《斗!烽_始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中國導演中少有的對形而上問題的嚴肅思考,以及在藝術手法上的執(zhí)著探索。他的電影或許暫時不會大眾起來,但必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

  假如電影人心里沒觀眾

  《我11》是王小帥幾年前《青紅》(原名《我19》)的姐妹篇,反思三線建設那段歷史,和《青紅》所描述的故事背景相似,表現(xiàn)手法一樣地冷靜克制,甚至結尾也相似,只不過換了一個11歲的孩子的視點來看待這一切。追憶自己的少年經(jīng)歷不是不可以,可惜這種回憶卻沒能和更廣大的人類命運連接在一起,難以引起共鳴。翻來覆去的自說自話,有顧影自憐之嫌。懷舊的細節(jié)非常多,但甚少對劇情有推動作用或者深化主題,相反總是沖淡故事主線。除了和導演一樣經(jīng)歷過三線生活的人對某些場景有親近感,本片再難有更多知音了。

  前幾天王小帥在微博上抗議影院不給《我11》好的放映時段,可是,假如自己心里沒有觀眾,又怎能期待電影院里有觀眾呢?

  不以成敗論英雄。好萊塢的大舉入侵已經(jīng)到了避無可避,只能正面PK的地步。中國內(nèi)地青年導演們此次集體爆發(fā),從實際效果來看,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好萊塢大片的擠壓下,它們獲得的關注度和票房收入都有限。而令人欣慰的是,這五部影片都保持著自己的藝術追求,有誠意亦有思考,或許尚不成熟,但畢竟在路上。當國產(chǎn)電影的信用危機已經(jīng)迫在眉睫,這群青年電影人用行動證明:希望尚存,值得期待。(喻若然)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