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的那一邊,有著親人,有著跟媽媽同姓同血源的眾多親人”,臺灣《旺報》3日刊文《我想回河南》,作者回憶了隨父親回河南探親的一段經(jīng)歷,稱“我好驕傲,這是我的家鄉(xiāng)”。
文章摘編如下:
我的父親來自河南省,18歲跟隨國民黨來到臺灣,日后勤奮自學(xué)考上軍醫(yī),退役后,白手起家在花蓮開了間診所。
我的兒時記憶,每逢假日早飯,父親總要說上一段他在逃難時,如何餓著肚子想辦法活下來的故事,讓我們孩子們知道,要懂得珍惜今天吃得飽、穿得暖的生活。父親也常說,以后你們的未來在大陸,大陸太大了,人口太多了,將來會有出頭的一天。
周六的下午,家里電視機播放的總是父親愛聽的平劇,臺南長大的母親后來也耳濡目染,對平劇略有研究;若是父親看到上演《四郎探母》,當(dāng)四郎跪在楊母面前時,他常會偷偷跟著掉眼淚,只有我母親看到,也只有我母親知道父親是多么地想念奶奶,她總說:“沒看過這么想念家鄉(xiāng)的老芋仔!
因此,一開放探親后,我父母馬上規(guī)劃返鄉(xiāng)行程,買了手表、金戒指等等貴重物品,帶著開心又沉重的心情回到河南。我的大爺(伯父)是村里的窮人家,我父親的歸來,對他們來說除了是新奇,也是一種光榮。
[ 責(zé)任編輯:張曉靜 ]